还津阁 >风水知识

“相通论”是什么意思?

   易》《老》相通,古人即有此论,到了近世则渐为学界所认同 所谓相通!并非概念的简单比附 亦非学派的接续传承,而是就人类思维的逻辑进程及其思9655想义蕴的展现说的?从这一角度?我们将《易传》和《老子》作一比较?不难发现二者是有着内在的契合点的,当然、《易传》也吸纳了儒家!阴阳家!黄老家的思想,但是从《易传》的思维架构及其展现来看,《易》《老》相通显然更为突出5081和显著,   一,宇宙图式:道生与易化   一般认为《周易》的最高概念是“太极”?其实这是不确切的,或者说是有8144些误会?《周易》的最高概念不是“太极”而是“易”、这正如《老子》的最高概念不是“一”而是“道”一样?“易”作为《周易》的最高概念?似乎脱胎于《老子》的“道” 因此、它和道一样?既是一个本体论范畴,又是一个宇宙生成论范畴,   (一)作为哲学本体论范畴的“道”与“易”   何谓“易”!《系辞》说:“易无思也!无为也?寂然不动!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”无思则无意识?无为则任自然?寂然谓静?感通为动!又说:“易与天地准。故能弥纶天下之道,”“准” 虞翻注云,同也!帛书《系辞》作“顺”?优于通行本!所谓9354“易与天地准”,即易与天地顺同!故能囊括天下之道 包络宇宙万有?可见、“易”与《老子》的“道”影似!《老子》把天、地,人道纳入“道”这一总体性范畴之中?从而对道的性能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层面作了全新的解释。首次出现了由理论思4838维所建构的哲学本体论?“易”肖似“道”!它广大悉备!“冒天下之道”?理当覆盖“三极之道”?所以《系辞》说它“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。有地道焉”。那末!天地与易是何关系呢,《系辞》说:“乾坤!其易之蕴邪!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?乾坤毁则无以见易、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?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、形而下者谓之器?”乾坤即天地、易在天地之中,与天地共久长!值得注意的是它所作出的结论、这个结论清楚地告诉我们,天地是具体的物?是形而下者!是器?7488“易”是抽象的!是形而上者!是道!这正如《老子》所说的 “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、独立而不改!周行而不殆、可以为天地母、吾不知其名。字之曰道 ”(二十五章)   需要强调的是?《老子》在它的哲学本体论中!提出了“朴”和“器”的范畴、6379《老子》说:“道常无名!朴,”(三十二章)又说:“朴散则为器,”(二十八章)“朴”作为一种原始的无固定形质的内在的终极根源是宇宙万有的素材!而不是本身,但是,任何具体的形下之器都是由这种素材演化而成的,没有朴也就没有器,同时、各种具体的器在运动变化中还要“复归于朴”?可见!《老子》的朴器论实质上乃是阐明道与器的关系问题?只是论述尚欠完备而已!《系辞》的作者明显地继承和发挥了《老子》的思想,将之概括为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”?并使之范式化?从此?道与器便成为中国哲学中极为重要且富有生命力的一对范畴!   道与易作为本体论范畴?具有0655许多质的规定性的特征?举其要者为:   一?有与无的统一   有和无作为哲学范畴 是由《老子》首先提出的 为了探寻作为“万物之奥”的道的本质、揭示它同世界万有的差异和联系!于是《老子》运用了这对范畴!道相对于具体的有而言!是“无”?而相对于虚无来说 又是“有”,是有与无的统一!道的有和无 是不同于具体事物的有和无的!前者是无形(“无状之1850状”) 无体(“无物之象”)的,后者是有形?有体的!对无形,无体的东西?人们是无法用感官直接感知的、只有通过直觉思维和理性思辨去把握它 所以道作为有与无的统一、乃是直觉思维的辩证统一!而非感性的具体的统一!这是《老子》对道所作的哲学证明、我们再来看“易”、《系辞》说:“易者,象也。象也者!像也?”这是说?易乃由观物取象而来!因此它是象 既然“像其物宜”,当然是5262“有”?从宏观到微观无无象之物。亦无无物之象?所以万有皆可取象?然而,象者只是像似而已!它并非即是该物!故朱熹释“理之似也”?1757将“易”释作“理”!亦可见朱熹之匠心独具 《系辞》又说:“神无0150方而易无体,”神谓玄妙?微妙,“神也者?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0201”(《说卦》)阴阳不测的神妙变化是无固定方所的!而“易”则是无固定形体的,无固定形体即是“无”,然而无固定形体也是一种形体!因此又是“有”!可见、“易”也是“有”与“无”的统一,   二?永恒性与无限性   道作为最高范畴是永恒的,《老子》说:“道可道?非恒道,”(一章)恒道是不可道的,然而它却是存在的?是恒亘古今的?“自今及古。其名不去5530”(二十一章)!道的永恒性表现为无始无终,无灭无生,正如《庄子》说的?它“自古以固存”?“先天地生而不为久,长于上古而不为老”(《大宗师》)、它的永恒存在!表明了它的绝对性 “易”也是永恒的 它与乾坤共始终,“乾坤毁?则无以见易,”6777(《系辞》)易类万物之情。“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,”“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……日月得天而能久照!四时变化而能久成!圣人于其道而天下化成?”(《彖··恒》)   永恒的东西,不仅是绝对的?而且是无限的。就道来说,“迎之不见其首、随之不见其后”(十四章),无首则无始 无后则无终 此即表明了道的无限性、就大而言 “万物归焉而不为主、可名为大”(三十四章),亦即“其大无外”。故“强为之名曰大”(二十五章)。就小而言 “衣养万物而不为主!可名于小”(三十四章) 亦即“其小无内”!故“虽小,天下莫能臣,”(三十二6589章)无论大也罢。小也罢,总之是无限的,那么易呢!它广大悉备!无所不包?“无易广矣大矣 以言2066乎远则不御!以言8121乎迩则静而正。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”。(《系辞》)但是!它又是小的。“其称名也小”、而且它能“显微阐幽”。微、幽都是形容小的,对于微?幽之5304物它都可进行显阐、表明它自身是无限小的。   道的无边无际!表明了它的空间性?道的无始无终、表明了它的时间性?道与时空偕极!并非超时空的!易也如此?“乾坤成列!而易位乎其中矣”(《系辞》),所谓成列?即指空间,亦称“位”?《周易》对“位”概念特别重视?它认为空间(“位”)条件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吉凶休咎,有时能起决定的作用?关于时间讲的尤多,如:“四时”!“趣时”!“与时偕行”!“与时偕极”。“与时消息”,“原始反终”、往来先后等等,“时”所以被《易传》作者特别推重 一方面作者希冀从理论上论证易必得时!适时!应时、趋时?即易不超时间而是与时偕行的。另一方面则是从行为上强调审时度势的重要,以便适应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,   总之,《老子》的“道”和《易传》的“易”都是在时空中永恒运动着的绝对!是宇宙本体,但是 二者同“物质”范畴尚不可同日而语?原因在于、道与易特别是易作为宇宙的本体,完全是主观设定的?犹如将“理”?“心”或“绝对观念”0998设定为宇宙本体一样,   (二)作为宇宙衍生论范畴的“道”与“易”    道是万物之宗主。是宇宙万有的总根源 《老子》说:“道者?万物之奥,”(六十二章)“渊兮 似万物之宗 ”(四章)它是“天地之母”!万物的始基,道的最大功能是造化 道的最高2546德性是创生、“道生之、德畜之,物形之!器成之!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,”(五十一章)“易”亦如此!生生不息。大化流行!既是易之功能,又体现了它的德性,《系辞》云:“生生之谓易。”又云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!”天地之所以能生、在于易化。故太史公云:“易以道化,”(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)   在论证宇宙生成和万物衍化时,《易传》和《老子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《老子》说:“道生一!一生二?二生三?三生万物?万物负阴而抱阳?冲气以为和。”(四十二章)《系辞》说:“易有太极、是生两仪。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!八卦定吉凶?吉凶生大业!”就《老子》说!道又称无极,如云:“复归于无极”(二十八章)!复归于无极即复归于道?可见无极即道。“一”指什么呢!一乃指浑然一体之气?即未判为阴阳的混沌之气!气分阴阳?阳气清轻?为天,阴气浊重凝为地 这即是“一生二”,阴阳冲涌。交合化生,从而出现第三者 即阳中阴和阴中阳?无论4689阳中阴抑或阴中阳 即非纯阳亦非纯阴。而是阴阳合和所出现的第三者?这就是“二生三”!世界万物都是“负阴而抱阳”的 即阴阳的有机统一,故云“三生万物”。从宇宙生成和衍化的过程看、万物是从阴阳合和来的?阴阳是从气来的。气是由道派生的,所以道是万物之主?万物之母?是宇宙万物的始基?道或无极是无?一是有,“道生一”就是无生有!故尔《老子》说:“天下万物生于有!有生于无 ”(四十章)这个“有生于无”的过程!也就是宇宙生成和衍化的过程 可将之表列如下:无→有。道→一→二→三→万物。道(无极)→混8541然之气→阴气 阳气→阴阳合(阳中阴,阴中阳5260)→万物。   《老子》的宇宙衍生论。对后世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影响很大、《系3628辞》的作者就是其中之一。《系辞》云:“天地絪蕴 万物化醇?男女构精,万物化生、”《序卦》云:“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?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。”天地?男女。均喻阴阳。在这儿!《易传》的作者并非探究宇宙的衍化!而是强调阴阳的作用与功能?孔颖达释“天地絪蕴 万物化醇”曰:“絪蕴、相附着之义,言天地无心?自然得一!唯二气絪蕴?共相和会,万物感之!变化而精醇也!天地若有心为二?则不能使万物化醇也!”(《周易正义》)这位儒者的疏解可谓深得老学旨意。天地既非最高本体!太极亦非天地!那么《易传》的宇宙衍化论!就是前引“易有太极”那段话了!关于0667“太极”!历代学者多3320有论列。有以太一?太乙释者 有以元气释者?有以阴阳释者,有以总理释者!亦有以道释者?如从与《老子》比较的视角观察!它类似于“无极”。以图示之。则为:易→太极→两仪→四象→八卦,无极(道)→太一→阴阳→太阳!太阴!少阳(阳中阴)!少阴(阴中阳)→天?地?雷、风!水、火。山?泽,   这里不难发现。《老子》的“道生”和《系辞》“易化”!思维进路是一致的?其不同在于?《系辞》的作者在摹拟《老子》2491的“道生”思想时!将《老子》的道的客观面抽掉了!突出了“易”的主观设定即圣人制作的一面 从而使“易”概念难以超出易学领域 更不可能取代“道”而占居显赫位置 尽管后人竭力抬高“易”概念的地位、如称“太易”?或说“视之不见!听之不闻 循之不得 故曰9774易也”(《易纬干凿度》)等等!但仍无济于事,原因在于《易传》的作者在对《易经》进行哲学阐释时?将概念的灵活性加以主观的应用!吹掉了“易”的客观基础。这是他们的一大失误,也可说是他们哲学概括的败笔?但是!这也难以责怪?因为《易传》的作者仍然十分重视《周易》的占筮功能?并煞费心机地论证占筮的意义,叙述占筮的原则!总结占筮的经验!概括占筮的公例等,表现出既要把《易经》哲学化?又要保持《易经》本性的二重心态 从而成为既重义理解悟又重象数占验的最早代表,这种双向兼9946重的思维路向!同道家的轻卜筮3115思想有别、也同孔子,荀子特重义理的思想迥异?   从《易传》作者推重象数的角度,如果说“易有太极”章是讲筮法问题!并非讲宇宙衍生论 我亦同意,因为其持之有故 言之成理 但这已超出《易》《老》相通的论题了?故本文对此不作深论?   二?思维方式:直觉与思辨   (一)《老》《易》直觉思维之样态与可能   直觉主义作为《老子》的认知方式是学界公认的、它深刻影响甚至左右着我国古代的传统思维方式、《易传》也不例外!   《老子》说:“道可道!非恒道、名可名,非恒名 ”(一章)这是说!能够用言语称谓的就不是恒道,可以用4340名言表述的就不是恒名、对恒道的把握既非逻辑推理所能奏效,亦非常规思维所能企及!而是采思维中的直接领悟即直觉思维?《老子》的6534直觉主义、突出地表现为“静观”和“玄览”。所谓“静观”即以静观静的直观!道是寂静无形的(“寂兮寥兮”)?只有守静!才能直取道之本性。因此!《老子》说:“致虚极?守静笃 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!”(十六章)所谓致虚!也就是消解一切主观成见?彻除心灵的种种蔽障!守静则是安定躁动的心绪 堵塞情欲的门径,排除外物对感官的干扰 “玄览”!帛书《老子》作“玄鉴”?鉴即镜子!《庄子》说:“圣人之心。静乎天地之鉴!万物之镜也?”(《天道》)《淮南子》说:“清明之士,执玄鉴于心。见物明白 ”(《修务训》)可见,玄鉴即指心灵。心官。“涤除9428玄鉴”就是洗涤其心?使心清如镜、一尘不染!像白板一般!无任何意念存留,《老子》是通过“静观”和“玄鉴”?从而进入直觉领域并达到与道豁然贯通之状态的!这种直觉思维的特点是!直观性 自发性和非逻辑性,具体表现则为少名言而求直观!靠灵性而非逻辑、重觉解而轻论证,《庄子》曰:“道不可闻!闻而非也、道不可见。见而非也,道不可言?言而非也 ”(《知2298北游》)这种不用耳闻!不以目见、不以言表而得道的情形、画出了在非逻辑思维的状态下进行直觉悟解的神采。   直觉悟解的思维方式在《周易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?《易传》作者所提出和运用的“观物——取象——比类——体道”的方法、其实就是直觉思维的范式化?所谓“观物取象”!即通过仰观俯察 近取远取等方式 对天地万物的物6243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反复观察和直觉感受、然后“拟诸其形容”。将之概括 提炼为易象、《系辞》说?1936“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”!“仰则观象于天。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?近取诸身?远取诸物。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!以类万物之情”、可见,取象就是对事物的纹、理?节等特征加以概括!对蕴4477含于其中的性、情 理予以象征和表述、这种取象方法是不能用逻辑进行9105推导的、也不是靠理性思维所能解决的。相反,它倒有浓厚的违反逻辑和违背理性的意味?如说:“探赜索引?钩深致远?以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亹亹者、莫大乎蓍龟?”他们将象数和蓍龟的神妙功能!说得无以复加?和《老子》一样!《易传》在推重直觉解悟时,也是强调“虚其心”和“静其神”的?如说:“蓍之德圆而神?卦之德方以知。六爻之义易以贡,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凶与民同患、”(《系辞》)朱熹注云:“圆神谓4462变化无方、方知谓事有定理,易以贡谓变易以告人。圣人体具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 无事则其心寂然人莫能窥,有事则神知之用随感而应、”(《周易本义》)朱熹以“无一尘之累”释洗心?可谓深得其旨!这也就是《2781老子》所说的“涤除玄鉴”、所谓“其心寂然”!即是静心一意、所谓“神知之用随感而应” 即是直觉悟解?《系辞》中。凡以“子曰”解易者?均属此类!譬如,《系辞》引“鸣鹤在阴!其子和之、我有好爵 吾与尔靡之”(《中孚··九二》)!作者即以“子曰”7132(经师曰)的形式?发表了一通善有善应?恶有恶报 言行为荣辱之主?君子必当慎之又慎的道德说教?然而!这通议论与“鸣鹤在阴”毫无关系,真乃风马牛不相即 正是这种6758不相即的觉解(一种下意识或潜意识的偶然顿悟)被《易传》作者推尊到极高的地位?予以无限夸大、由《老子》开端被《周易》发挥并广泛运用的直觉思维?突出的是所谓“灵性”。这种“灵性”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神秘性。   (二)《老》《易》辩证思维之勾通与转型   《老子》的辩证法思想和辩证逻辑是举世公认的?《易传》在老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显。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并具有鲜明的特色?   毋庸讳言,《易》与《老》的辩证法是同中有异和异中趋同的,既然如此?那么二者的主要思想之联结及其核心观念之勾通、就是不言而喻的了!   一。崇顺“天道”“自然”,由天道推衍人事的系统观   崇尚“道”和“天道”,顺任“自然”是老学的基调?《易传》在把“易”抬至与“道”齐等地位之后!也是步趋老学?《老子》2719以道为轴心?建立了道的完备系统。“人法地!地法天!天法道 道法自然”(二十五章),宇宙万有皆取法于道。道满天下?无处不在 万物由道开始、又复归于道、《易传》则以“易”为框架?建立了易的系统。“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。立人之道曰仁与义”(《说卦》) 易布乾坤!周流六虚,万物以天资始?以地资生、易则“范围天下之化而不过!曲成万物而不遗”(《系辞》)。“道”与“易”作为系统?是开放的动态系统?一切都在变动之中?变动的规律是朝向对立方面往复地进行,《老子》说:“反者?道之动 ”(四十章)“周行而不殆?”(二十五章)“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?”(十六章)《系辞》说:易之“为道也屡迁!变动不居?周流六虚!上下无常!刚柔相易!”“日往而月来?月往而日来,日月相推而明生焉,寒往则暑来、暑往则寒来!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”《老》《易》之所以强调运动的循环性 是由于其对天道直观的结果?天道可观可象?可感可通?人应效天道!法自然,故尔《老子》说:“天地不仁 以万物5277为刍狗!圣人不仁、以百姓为刍狗、”(五章)“天之道。利而不害 人之道,为而不争!”(八十一章)《系辞》则说:“天地变化!圣人效之。”“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、”可见,二者均由天道以推衍人事是至为明显的?但是必须看到 无论在《3241老子》抑或《易传》那里 天道不是实体,也不是共相!而是作为宇4931宙整体性的代表,它能统摄万物!主宰化生!同时它又是万物自身之性 存在于万物之中!因此宇宙万物之间?不存在绝对界限 而是相互映现 相互贯通,相互联结,相互感应的!所以才能形成“道”或“易”的动态系统?这就是《老子》和《易传》由天道推衍人事的根据!   二 1301强调万物相通“天人合一”的整体观   《老子》将宇宙万物视为一个生生不息的无限过程!强调万物存在的连续性和不可分割的整体性?而对于具体对象、则着重进行辩证否定2117的分析和把握,道是大,是一,是全,是超越有限存在的。道的大?一,全!并非指作为具体对象的完整性或其存在形式的单一性,而是指作为造化万物?1778统摄万有的道的连续整体性,具体事物可以生生灭灭?但大道不废而恒自然!因此 把握社会。人生及万物的着眼点!不是定位于个体对象上?而是由道或天道入手、来体察事物的内在本性及其变化?具体说,就是探究天人整体之学!《老子》如此。《易传》亦复如是,所谓天人整体之学?亦即“天人合一”之整体观、从“天人合一”作为根据看、《易》《老》是一致的 即二者都援引天道以论证人道,竭力使人道的原则符合天道的规律,尽管这个天道不过是人自身本质的投影?但他们却虔诚地把它视为客观的 外在于人的必7257然之律!从“天人合一”的效应看?《易》《老》则分途了?《老子》主张因任自然,认为人道应当取法天道的自然无为原则,假如“为”!必须以“无为”为之?从而达到“以至于无为”的目的、《易传》则不然。它也因循自然!效法天道、但是并不6496以天屈人,而是以人伸天,强调人应取法天道的刚健有为和地道的浑厚德性。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,”(《干·象》)“地势坤?君子以厚德载物!”(《坤·象》)从而矫正了《老子》“自然无为”论中压抑主体能动性的一面,   三!着眼于整体的稳定与完善的和谐观   作为天人整体之学的天(客体)和人(主体) 3729本来是对立的两极、但对事物的矛盾关系?《老》和《易》所强调的不是对立两极之间2039的排斥 争斗和分裂!也不是均衡!联合与同一 而是突出双方的相比相得,相承相应、相和相通的互补和谐关系,《老子》说:“万物负阴而抱阳?冲气以为和,”(四十二章)“天地相合。以降甘露?”(三十二章)《系辞》说:“与天地合其德,与6127日月合其明!与四时7247合其序!与鬼神合其吉凶?”可见!正负两极!相反相成?互济为用。一方必以他方作为自身存在的根据、同时每一方又都包含着对立一方的种子,因此 事物在发展变化中不是一方吃掉或消灭另一方。而是促进对方的发展和生长?《老子》说:“有无相生!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!”(二章)《系辞》说:“易穷则变。变则通,通则久,”“阴阳合德,刚柔有体!以体天地之化?以通神明之德,”足证,一方的消长变化必定以另一方相应的消长变化为补偿。以便始终保持整体的和谐与稳定、作为天道,地道的自然界是如此!作为人道的人类社会亦如此,虽然对立诸因素在相生相胜中有所损益 但不会导致总体破坏与失衡!相反,只有在变化屈伸中才能保持事物的生存和延续、即“归根复命”(《老子》)?“保合泰和”(《彖传》)。不难发现!由“道”或“易”所主宰的变化的总过程是近似圆圈的循环。正是这种周行循环 9322才体现了天道变化的圆满性。才实现了整体存在的3187稳定性,   然而?在如何保持事物的稳定和完善方面?《老子》同《易传》则又分道扬镳了?《老子》从自然!社会和人生现象中。观察到刚强的东西多丧失生机并逐步走向死亡!柔弱的东西反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?因此 它的结论是“柔弱胜刚强?”(三十六章)从这一原则出发!它主张“贵柔”。“守雌”?认为只有将对立面预先容纳于自身之中,使之不失去原有4799的性质?才能保持自身的稳定。进而避免走向死亡,这就使其辩证法明显地带有“贵柔”、5036“守雌”的特色,由于《老子》的过分强调柔弱的作用并竭力保持柔弱的主导地位?所以《老子》的辩证法内涵着退守 曲全的收敛本性。这也是其蔽于一曲的表现吧!《易传》在继承《老子》辩证法的过程中。对那“有见于屈无见于伸”的弊端有所彻察、故尔予以匡正:突出“阳刚”和“正胜”的主导地位。强调转化的条件,将《老子》“静而柔”的辩证法转换为“动而刚”的样态。所谓“转换”即是扬弃!亦即是辩证的否定,《易传》的作者力图无偏无党地全面解决对立面之间的关系问题。提出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的命题?希冀使矛盾双方可偏胜而不可偏废。然而却有意或无意地突出了阳刚的主导地位?并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?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,也有消极的一面,荀子说:“万物为道一偏!一物为万物一偏,”(《正论》)真正做到“无有作好”?“无有作恶”,确实是难乎其难的,,

天上火命的公司起名荣汇怎么样

  名字荣汇评分:(评分仅供参考?各项指标的详细说明请看后面的分析)   文化印象94 分、(主要参考成语?诗词,名言,名人用字等因素)   五行八字80 分,(主要参考名字的五行是否符合八字喜用神的要求)   生  肖75 分。(主要参考名字是否符合生肖姓名学的起名要求)   五格数理80 分。(主要参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学笔画组合的搭配关系)   >>如何得到高分名字   用字的意义:   汇:意指交合、同类。聚集、寄出等!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14,800次)   《说文解字》释云:器也 从匚淮声,

周易三命汇通 请大师详解

吉人自7048有天相!其实要以出生的年月日时来论命的好与不好?讲生肖不可靠! 哪个生肖都好!父母.子女.夫妻有其独立的八字,你是你?他是他。彼此之间不能论冲. 刑. 克. 害. 合 * 做父母的有教养好子女的义务 * 只要经济条件已准备好就可以, * 年份上早生孩子的智商、健康可能比晚生的好 * 与父母的关系是好与不好!要以出生时的八字来看, 依据八字理论 14年甲午马『必须』避开『农历』的十一月 /(12月7日-1月5日)、该月与午马年相冲 马年出生宝宝在 『农历』 十. 十二月份为好 15年乙未羊『必须』避开『农历』的十二月 /(1月6日-2月4日),该月与羊年相冲 羊年出生宝宝在、『农历』一. 二. 四. 五. 七. 八. 十. 十一月份为好 祝 平安健康。 !

汇字在五行算命里是多少画

  经查姓名学一书。查到汇字是14画的?,

( )社会工作服务中心,大家帮忙起个名称。如(众和,汇同)等?

  名字要和你们机构的服务宗旨相匹配!我觉得众合还不错?、

梦见老板给我汇四万块钱,什么预兆

  梦见老板给我汇四万块钱,今天可能老板给你奖金或一笔版税进账,比你预期中还要多!也可能折腾了一阵子的保险事务终于解决了,这些也多亏幕后有贵人帮忙 也许你永远不会知道幕后9184贵人到底是谁 但事情发展就像冥冥中总有好运照护!今天不必怀疑自己的运气,就好好享受它吧 。

公司取名汇盈

 4097 这个名字很普片!。

谁知道汇字在五行算命里是多少画

  汇的8538繁体字是“滙”!单看笔画是13画!但是按照五行算命里三点水旁为四画!因此这个汇字该是14画?。三命汇通论

金字和汇字中间加个什么字做公司名字好

  金巨7760汇公司,

双渔汇交通方便吗?应该怎么过去?

  楼盘名称:双渔汇  4514   公交线路:有35,36!50!52路公交车直达项目     其他交通方式:柳州市沿江路8号   (所载信息仅供参考!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!)   [,